返回第366章 胜利  重生之风起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至此,大洋帝国“六月攻势”第一波战斗顺利结束,向前方挺进了22公里,夺取了德国人经营日久的二道防御筑垒线,取得了空前辉煌的胜利。
  要知道,在西线艰难的堑壕战中,能够突进3km就是巨大的胜利,一连攻破敌方两道防御线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巨大胜利,足以打破整个西线战场平衡的态势。
  在“六月攻势”的这一波进攻中,德军前线部队伤亡超过了22万,损失重炮4500余门,反击的实力大大的削弱。
  德国到底是欧洲王牌军队,作为进攻的一方,大洋帝国的军队损失也不小,丙级师团伤亡超过18万人,甲级师团损失17000人。
  这还是大洋帝国军队占据坦克装甲的绝对优势,大量的杀伤德军士兵所致。
  在正面的对拼中,如果没有坦克装甲部队的加成,平均每个德国士兵伤亡,都能给大洋帝国丙级师团造成两名士兵伤亡,由此可见德军战斗力之强悍。
  原先送到战场上的40万新兵,仅仅三个半月时间,还剩下不到8万人,这个减员的损失简直太惊人了。
  然而,大洋帝国在两天之后就悄悄地补充上了13万新兵,并且在七月份还有12万的新兵可以赶到战场。
  这样算下来,大洋帝国丙级师团从20到32师团依然是齐装满员,并且后备补充兵员十足。
  这第二批的40万新兵,全部是四月份在马来西亚和缅甸征召的,大洋帝国本土一个都没有,这里面社会活动家和对政权不满者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宗教坚定分子,被陆续送上了欧洲前线。
  在这个年代,只有马来西亚有宗教坚定分子,麻烦的宗教在马来西亚千万人口中占比45%,总数约490多万。
  这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在马来西亚划归大洋帝国之后,立刻改信了佛道两教,属于宗教的不坚定分子。
  这些人震慑于大洋帝国的强大威慑力,还有从政策到税收以及社会地位的各方面的压力,明智的选择了放弃。
  毕竟,能够平安喜乐的生活下去更重要。
  剩下不到300人万人口中,只有一半是男人,其中18岁以上,40岁以下的育龄期男人不到85万,全部在征兵的范围内。
  这次向欧洲前线送新兵,一家伙就征召了60多万,手段可谓是狠绝。
  大洋帝国再凡尔登前线展露狰容,协约国方面是一片欢天喜地,他们看到了结束这场残酷欧战的光明前景。
  6月20日,美国正式对德国宣战,成为协约国阵营新的力量。
  美国统治集团原先的打算是,等到交战双方处于两败俱伤之际,自己再来参战,坐收渔人之利,以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野心。
  大洋帝国的突然参战,并且迅速地向欧洲前线调动军队,出乎美国的预料之外,让美国的上层决策产生了迟疑,导致比历史上迟了两个月投入欧洲战场。
  由此,一战中的两大逗逼美国和意大利同时登场,开始展现自己的表演天赋。
  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正式加入协约国阵营,5月3日,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阵营。
  1915年5月2日,意大利对奥匈帝国宣战。
  那么,意大利为什么不同时对德国宣战呢?
  意大利直到一年多之后,1916年8月28日,在协约国的强大压力之下,才正式对德国宣战。
  这是处于意大利的骑墙心理,说风吹两边倒再合适不过了,总还是存在着观望情绪。
  而且在意大利人的内心之中,还是更害怕德国人多一些,一想到面对德国士兵的强大兵锋,意大利人就抖呵的不行。
  当时,奥匈帝国一百六十多万军队在和俄国拼命厮杀中,只抽出10万二线部队。防守两国长达800公里的边境。
  由于奥匈帝国拥有阿尔卑斯山作为天然屏障,意大利军队只能选择从地势较为平坦的伊松佐河地区发动进攻。
  结果从1915年6月23日,意军发动第一次伊松佐河战役,到1917年9月,前后总共打了11次伊松佐河战役。
  意大利军队在兵力长期两倍奥匈帝国的情况下,付出了100万伤亡的代价,仍然没能未突破奥军防线,被对方打的满地找牙,仅占领了一小部分地区。
  1917年秋,沙俄帝国垮台,德国、奥匈帝国终于有机会腾出手来对付意大利这个二五仔。
  9月,7个德国师,8个奥地利师,组成了德第十四集团军,由德国将军奥托.冯.贝洛指挥。
  10月24日,第十四集团军从卡波雷托向意军发起猛攻,并有奥军第2和第10集团军支援。
  德奥联军势如破竹,意军第2集团军(25个师)被打垮,在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开始全面溃退。
  意大利人这一撤就是100公里,一直到皮亚韦河。意军的溃败引起英法联合指挥部的恐慌,赶紧向意大利派遣了11个师(英军5个师、法军6个师)堵缺口救火。
  在英法联军的支援下,意军才于11月底稳定了战线。
  不过,德奥联军不但夺回了意大利之前数年内11次血战,100万死伤代价,才夺得的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深入北意大利100公里,并占领了近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意军的代价是死亡1万多人,3万余人负伤,26.5万人被俘。
  不说了,对意大利面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全都是泪呀!
  难怪意大利在战后的利益分配中敢于狮子大开口,因为做出的贡献太大了。
  凡尔登前线战场
  6月24日,大洋帝国军队“六月攻势”的第二波再次发起,这次依然是数万门大炮开路,猛轰对方的最后一道筑垒防御线。
  德军加上紧急抽调的增援部队,防御兵力合计79万人,全部堆积在最后一道纵深六公里的筑垒防御地带,承受着协约国方面数万门大炮的猛烈炮火。
  德军的西线部队无法退也没可能退,坚固的筑垒防御地带不是一天能够建成的,现在的德军,在后方依托城镇,组成了二道狙击线,试图减缓大洋帝国军队前进的步伐。
  德军正在德法边境的阿登森林修建新的防御线,但那需要时间,至少要半个月时间才能具备初步的防御能力。
  根据这两年德军丰富的堑壕战经验,单纯土石挖掘的堑壕无法承受重炮的轰击,必须要钢梁或者是混凝土钢筋浇筑,最差也要用巨木作为防炮洞的支撑。
  否则,在欧战的大规模重炮覆盖下,德国士兵将会被掩埋在战壕里闷死,徒增伤亡。
  问题是:
  在大洋帝国装甲部队强力打击下,德军西线部队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吗?
  德国军人在最后的战线争夺中,展现了自己的血勇和视死如归的强悍战力。
  白热化的血腥鏖战持续了三天之久。
  每一寸的土地都反复争夺,一旦阵地被突破,德军立刻组织反抢,战线在反复的拉锯中几易其手。
  攻防都没有时间收拾自己阵亡人员,只要还有力气,就要拿起武器战斗。
  战壕中的尸体堆叠了一层又一层,有大洋帝国的军人也有德国军人,炮火反复的轰炸,把尸体全部撕成了碎片。
  德国军人前赴后继的扑上来,不计伤亡。
  大洋帝国的军人也打出了怒火,第三天下午二时,大洋帝国投入了全部的预备队,这里坦克装甲车队掩护下投入进攻,彻底攻破了德国人的防御阵地。
  其中,骷髅师拔得头筹,率先越过了过了第三道防御线,以极快的推进速度包围剩余的德军。
  这场惨烈的大战,到午夜11时彻底结束。
  是役,德军防御部队伤亡34万人,被俘虏29万人,剩余不到16万德军部队全部逃入了后方阿登森林防御线。
  大洋帝国军队伤亡23万人,其中,丙级团伤亡殆尽,只剩下不到1万人,而且是个个带伤。
  战斗中损失坦克301辆,装甲车217辆,缴获各种大炮5000余门,各种物资无数。
  全力进攻中,四大王牌师团歼灭大半的德军,自身的损失也不小,大部分在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程度,需进一步的修整恢复战斗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