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四章疑心后的新任命  明末之顺其自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高翔除了训练守兵营,又在当地蒙古部落及前期的俘虏中招募了两个千户所的士兵。
  
  从内地迁移过来的百姓、流放的罪犯中,招募了三个千户所士兵。
  
  这五个千户所组成了“威名卫”。
  
  高翔组建这个卫所,并不是仅仅为了威名城的守卫工作。他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土木堡之变,京城三大营全部被歼。这只是表面情况。更深层的是,大明武备的松弛和颓废。确切地说,土木堡之变有其偶然性,也存在必然性。
  
  高翔就想,借此机会,既将京城三大营恢复当年的战斗力,又在新城组建新卫所。从而强化北方的防御能力。
  
  高翔将自己重振大明军队战斗力的想法向万历皇帝做了汇报。
  
  万历皇帝十分清楚好像的意图。自然是同意的。
  
  可是,当他与内阁沈一贯等人提出此事时,内阁竟然是反对的。
  
  沈一贯等人的反对理由竟然是,担心高翔在训练京城三大营,组建新城卫所过程中,增加影响力,容易反叛,有篡权的危险。
  
  自古皇上都是生性多疑的。不多疑的,基本死的都很惨。
  
  万历皇帝心里也有这个担心。最后他想出来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由王道青在祥云卫中挑选人员。。组建一个训练团队,负责在威名城轮流训练京城的神枢营。
  
  张世负责接下来的长城外的城池建设。
  
  教参将负责训练各城新筹建卫所。
  
  祥云伯高翔率领祥云卫返回京师。
  
  当圣旨传到威名城时,众人都十分意外。根本不知道朝廷是什么意思。
  
  可是,高翔心里确十分清楚。但是,他没有说出来,而是按照旨意,将这些工作都交给了王道青、张世和教参将。
  
  王道青等人十分不理解朝廷的意图,他们想上书朝廷,将高翔留下来。
  
  这么些年的朝夕相处,高翔无论是个人品质,还是个人能力。。都深深感染着王道青、张世、李朗等人。
  
  王道青和张世刚到祥云卫时,万历皇帝就曾分别召见二人。要求他们控制住祥云卫,密切关注高翔的举动,如有不臣之心,可以先斩后奏。
  
  万历皇帝的这些举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组建的祥云卫是火器卫所,战斗力十分强。如果发生叛乱,后果不堪设想。
  
  要知道,京城三大营中的神机营,作为战斗力最强的火器部队,那都是掌握在最信任的人手中。
  
  万历皇帝能够让仅见过几次面的高翔组建祥云卫,这已经是破例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高翔这么长时间的表现,万历皇帝是非常满意的,但是,对于他的考验还没有结束。
  
  无论是锦衣卫的骆思恭,还是东厂的陈矩,甚至祥云卫的王道青、张世,都在暗中观察、调查高翔。
  
  可是,高翔的表现用完美无瑕、十全十美来形容都不为过。
  
  工作积极、屡立奇功,一不贪财、二不好色,又不与朝臣拉帮结派。
  
  这样的表现,令包括万历皇帝在内的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还是陈矩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高翔要么就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为民的良臣能吏,要么就是城府极深,一心谋朝篡位的逆臣贼子。
  
  因此,为了以防万一,万历皇帝要求大家继续对高翔进行暗中观察。
  
  这也是沈一贯等人提出反对意见,万历皇帝同意的原因。
  
  高翔率领着祥云卫返回了京城。
  
  万历皇帝召见了高翔,他安慰道:“博陵呀。朕听闻你在威名城指挥得当,无论是筑城、练兵还是种粮,成效非常显著。虽然你中途回京,但是这份功劳还是要记下的。”
  
  高翔依旧面色如故道:“臣只想为大明做些事情而已。功名利禄,前程爵位。都是过眼烟云。只有踏踏实实做些事情,为大明发展做些贡献,臣就心满意足了。”
  
  万历皇帝十分钦佩地说道:“博陵呀。朝中那些大臣有你一半的真心和能力,我就烧高香了。这次,将你召回来,是有一事要你去办。”
  
  高翔表态道:“臣定当尽全力完成。”
  
  接下来,万历皇帝就把平顶山矿山出现的问题说了出来。
  
  原来,按照高翔的建议,朝廷不仅将一部分蒙古俘虏押解至平顶山,还将平顶山设定为流放之地。
  
  全国各地被判流放的罪犯都被押运至平顶山。
  
  随着劳力的不断增多,无论是煤矿,还是铁矿,产量翻着番的往上窜。
  
  问题就出现了。由于产量的不断增加。。运输、销售明显跟不上了,眼下开采出来的煤炭、铁矿石都已堆积如山。朝廷研究了几次,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
  
  高翔听了之后,明白了,这就是产能过剩呀。
  
  他想了想,说道:“启禀皇上。要想解决此事。我们需要做两件事。一个就是修路。另一个就是推广使用煤炭和铁。”
  
  万历皇帝忙问道:“据工部报告。平顶山地区虽然是山区,但是当地官府已为矿山开辟了官道,用于运输煤炭和铁矿石。另外,煤炭是一种可以取暖的东西。铁矿石是用来制造铁具的。它们还能做什么?”
  
  高翔笑着说道:“我们对这两样东西,利用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臣这就去解决此事。大明得未来,还得靠这两样东西呀。”
  
  接着。。高翔又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希望能够从平壤城和其他地区召集一批铁匠、修路工匠。
  
  万历皇帝自然是准奏的。
  
  万历皇帝当即命内阁拟旨,任命高翔为全权大使,负责解决平顶山地区矿产积压的问题。
  
  由于,此次前往平顶山地区是解决该地的矿产资源产能问题。因此不需要待太多的人去。
  
  高翔此次计划只带了褚三、高勇等贴身侍卫前往平顶山地区。
  
  临行前,高翔特意在京城地区调查了铁具、木柴的使用情况。当然,皇宫的使用情况也一并进行了调查。
  
  作为大明的都城,人口超百万的五个城市之一。对物资的消耗还是十分惊人的。
  
  在当时,五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南京、苏州、杭州和开封。
  
  平顶山积压的矿产就得靠这些大城市来消耗了。
  
  可是由于路途遥远,运输成本就很高,甚至运费都要大于矿产的价值。这就是摆在高翔面前的一个难题。
  
  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高翔有信心解决这些难题。。
  
  /br
  
  /br
  
  ps:书友们,我是似水如烟,
  
  /br
  
  /br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