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补充兵源 研发武器  明末之顺其自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步枪和足球一样,都是由中国发明,然后流传到欧洲,在欧洲得以发扬光大。
  以明朝的鸟铳为例,一直没有大的变化,沿用到清朝末年,主要使用的是马宪、李槐等人整理的制造工艺。
  而在欧洲,最早的是火绳枪,后期发展为簧轮枪,进而又发明了燧发枪。
  法国人马汉立志要解决转轮火枪的弊端。他发明了撞击式燧发枪。
  就是在击锤的钳口处放置一块燧石。扣动扳机时,由于有弹簧的作用,可以将燧石撞击在火门边,利用冒出的火星,点燃火药。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了。
  熟知兵器史的高翔自然要制造当时最先进的步枪。至于近代出现的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等枪械,零件多、制造复杂,目前的条件根本生产不出来。虽然高翔熟知枪械构造,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事先,高翔将自己重建祥云卫的想法以奏折的形式向万历皇帝做了汇报。
  在异国他乡,为国争光,打出了国威,重新组建是很自然的事情。万历皇帝的回复是全权由高翔负责。
  高翔在平壤城召集祥云卫诸位将领研究祥云卫重新组建各项事宜。
  炼钢专家冯刚、火器专家王宏彰,以及驻守平壤城的祖承训也一起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先是兵源招募。此次战役,祥云卫死伤将近四千二百人,高翔吸取上次招募人员的经验,决定扩大招募期限,以能够招到素质高的士兵为重中之重。
  上次招募,虽然选拔条件十分苛刻,但是时间非常仓促。万历皇帝仅仅给了一个月,并且包括到祥云岛报到的时间。
  在这么短的时间,要完成招募任务,难免会导致兵源素质的下降。
  因此,高翔宣布,此次招兵以五个月为限。指挥使王道青、监军张世负责京师及其周边的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宣府镇等地的招兵工作,招募士兵一千五百人。
  祥云卫火枪部队千户梁文和陆浩负责奴儿干都司及辽东地区的招兵工作,招募士兵一千五百人。
  祖承训负责在朝鲜地区招募五百人。对于这部分人,高翔特别交代,除招兵标准之外,一定要身份可靠之人。
  自己则亲自到永平府进行招兵,招募七百人。高翔之所以要亲自到永平府。一来要向永平府知府张思义表达一直以来对祥云卫工作支持的感谢。二来他想亲自参与招兵,挑选一批可造之才,为国效力。
  冯刚继续负责炼钢和炼铜,储存好这些重要的战略物资。待人员齐备,武器装备技术过关后,可以保证武器装备的及时制造。
  相对于以上这些工作。王宏彰的任务要艰巨很多。高翔知晓燧发枪的工艺流程。他安排给王宏彰的任务就是研制出燧发枪。
  鸟铳的弊端,不仅高翔和王宏彰十分清楚,就连其他人员、乃至使用鸟铳的士兵都知道。
  如果使用燧发枪,将彻底解决鸟铳的各项弊端。
  王宏彰听了高翔的描述,对燧发枪有了一定的认识。
  为了能够更好的启发王宏彰的思维,高翔拿着一把现成的鸟铳,将燧发枪的发射原理、以及相关部件的位置向王宏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对于王宏彰提出的几个疑问,高翔都进行一一解答。
  最后,王宏彰表示,一定不辱使命,力争早日完成燧发枪的研发。
  高翔笑着对王宏彰说道:“你也不要过于心急,研制这种武器,光有理论是不行的。还得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失败是成功之母。你们按照我所说的思路,将各部分零件先生产出来。然后开始组装,在组装过程中,要对各零部件的长短、厚度等规格进行明确。在射击实验中,也要反复进行数据比较,逐步完善。我也不给你们定时间,只是希望你们早日完成燧发枪的研发。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会议就到此结束了。
  第二日,王道青、梁文率领着两个组就出发了。由于高翔赴永平府招兵时间十分宽松,因此他并没有出发。而是留下来指导王宏彰等人生产燧发枪。
  直到一个多月后,王宏彰等人根据高翔的指导,将燧发枪的各个部件都制造出来,并且成功组装成型。
  虽然实弹射击的效果,非常不好。但是这也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坚实一步。
  接下来,王宏彰等人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进行射击实验。根据射击结果对各个零部件进行调整。
  高翔告别了祖承训、王宏彰、冯刚等人。率领着高勇等一众家丁奔赴永平府招兵。
  永平府的位置十分重要。西边是顺天府,东边是辽东。北面就是蒙古部落,南面就是渤海了。
  由于它位于山海关内,因此它属于关内地区。
  高翔由平壤出发,经过辽东地区,进入山海关后,就来到了永平府境内。
  这一日,来到永平府抚宁县境内。由于天色已晚。高翔等人就在抚宁县住下了。
  抚宁县的北面就是抚宁卫。县城的人口并不多,由于往来人员很少,因此,抚宁县的客栈规模都很小。
  高翔等人此次一行二十人。直到第三家客栈才能够将二十人全部安置。
  这家客栈名为福来客栈。据掌柜的介绍,他们家的客栈是抚宁县,乃至周边最大的客栈,共有客房五十间。一般都是进出山海关的人员前来住店,以做生意的为主。
  以高翔的身份,以及执行的任务,完全可以入住驿站。可是高翔却没有这么做。
  因为他知道,明朝的驿站系统,已经成为官方人员无论公事还是私事,都去入驻的地方。
  这也增加了当地的负担。要知道驿站的花销是由当地的县衙负责的。而官府又会将这部分费用摊派到百姓身上,这也无形增加了当地百姓的负担。
  高翔对此是深恶痛绝的。但是明朝弊政绝不是这一点,还有很多,再加上自己人卑言轻,还没有达到制定政策的位置,眼下只能是以身作则,保证自己能够做好。
  正所谓,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