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0章 审判日 1  北朝求生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热门推荐:
  邺南城的宫殿,离北门比较近,但却和城门没有直接的道路相连。宫城坐北朝南,宫门正对着的大街,叫朱雀路,乃是每日朝臣们上朝的必经之路。
  由于高洋上朝上得晚,下朝又下得早,因此当朝臣们陆陆续续出现在这条街上的时候,天早已大亮,路人来往如织,大多行色匆匆,不愿意在这里过多逗留。
  看到众朝臣的都朝着邺南城宫门而去,这种“大朝会”的现象到底是有多久没出现了?
  高伯逸揣摩了一下,发现自上次自己在太极殿上斩杀段孝言以来,高洋竟然就没有开过一次大朝会,最多都是召集一些朝臣们开小会。
  这都过去多久了啊。
  一时间高伯逸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他到现在,连自己老爹高德政的坟都没有去上过一次,其实去不去都无所谓了!
  因为高洋杀的高德政,而高伯逸自己却是对高洋言听计从,已经超过了对高氏皇族的忠诚,而是只忠于高洋本人。
  所以在众人眼中,在邺都乃至齐国的舆论里,高伯逸是个忠孝不两全的人,或者说严重点,是一个认贼作父之辈。
  当然,高德政对于高伯逸没有养育之恩,说认贼作父倒是有些冤枉高伯逸了。
  再说了,高伯逸会在乎别人的那些非议么?
  群臣们鱼贯而入,进到皇宫里面,高伯逸并未使用他的特权,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他不仅走得慢,而且早就将佩剑“白云”交给宫门守卫。
  这把剑是高洋当年的爱剑,本身就象征着的宠信,所以高伯逸不需要拿着时时提醒他人。只有那些得不到的人,才会想方设法的寻求关注。
  这就叫“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倒是太极殿外太监唱名的时候,并未直接称呼高伯逸的名字,而是叫称呼他的官职名“京畿大都督”。
  这就是赞拜不名,像以前,唱名都是直接称呼姓名,比如杨愔是宰辅,也不会直接说宰辅来了,而是说杨愔来了,最多用表字。
  大朝会礼仪上的作用更多些,所以很多事情比原来的更加讲究。
  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个细节,比如说宋钦道!
  这家伙之前在高洋面前提出辞官,却一直不回老家,而是在邺城带着伺机而动。果然,这次高湛政变失败之后,宋钦道再次被启用,而且还担任了“中书令”的要职。
  高伯逸原以为这个职务会是祖珽的,没想到居然被宋钦道拿去了,高洋做事,总是会出人意表,让你想象不到。
  中书令是做什么的呢?
  一句话,国家机构(未必是皇帝本人的)的智囊团队首脑!你说它重要吧,又不做实事,说不重要吧,也有给皇帝上书的权力。
  而且一般都是由有名望有才学的人担任。
  宋钦道文学上很有造诣,不过只能算是一流而非顶尖,难得的是他颇有智谋,能够建言献策,之前尚未辞官的时候,就是很有能力的少壮派官员。
  他担任中书令,在一般人看来,算是高洋对政务的妥协。
  毕竟,宋钦道比祖珽要靠谱多了,祖珽从前时常“与众**夜游,放荡不羁”,宋钦道可是完全没有这种“光荣事迹”的。
  此时此刻,宋钦道跟高伯逸的眼神对上,不动声色的微微对着他点了点头,随即站到文臣那班人里面。
  高伯逸正儿八经的官职可是武将,不能跟宋钦道站一边的,此乃“文武殊途”。
  朝会正式开始,第一件事情,居然是安置和部署明年春耕的事宜!
  杨愔站出来,拿出一份奏折说道:“陛下,去年齐国损耗颇大。各地水次仓空了不少,今年与民休息,微臣建议除了必要开挖河道的徭役外,不要再摊派新的徭役了。”
  他恭敬的将奏折递给了高洋的贴身太监,随即退入群臣班列。
  高洋微微点头,不置可否。
  至少没有明确反对,说明高洋在心里是比较认同杨愔这番话的。至于实际如何,治大国如烹小鲜,到时候自然会有应对的方法,不需要对杨愔的建议过多考虑。
  这明显只是开胃菜,君臣都懒得在这件事上争执。
  “陛下,臣有本奏。”
  穿着绯色官服的宋钦道出列,对着高洋行了一礼。
  所有朝臣的目光都投了过来,谁也没想到,宋钦道起复没多久,竟然这么急切就跳出来了!
  “直接说!”
  “陛下,太子乃是国本。陛下虽然立嫡子高潜为太子,但尚未举行册封仪式,这稍有不妥。
  如今正值岁末,请陛下择良辰吉日,册封太子,宣告天下!”
  宋钦道此时仿佛正义的使者,满身都是浩然之气要喷薄而出。只有高伯逸在心中暗暗腹诽。
  把投机站队说得如此光明正大的,整个北齐朝廷里,大概也就宋钦道一人而已了吧!
  不过这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坏处,确切的说,这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进行,奈斯!
  册封太子是如何的呢?
  其实只有汉代立了一个规矩,后面的朝代,到唐朝以前,无论南朝还是北朝,无论是统一还是割据,都是照本宣科,模仿着汉朝的制度来的。
  汉代册立皇太子十分庄重,可以说把礼仪做到了极致,绝非是像高湛那样,认为自己应该继承皇位,就能继承皇位的。
  夫妻上床叫人伦之乐,野汉子偷情叫伤风败俗!本质上一样的事情,外在表现不一样,给人的感观也会完全不一样。
  册立太子的这一天,朝廷百官身穿朝服,齐集在宫中大殿。
  专司宫中礼仪引导的司仪郑重地引皇太子到皇帝的龙椅御座前,北向对御座。
  三公之一、相当于宰相的司空站在太子的西北,向东侍立,宣读皇帝册立太子的策书。
  宣读完毕后,皇帝近侍官中常侍(中书舍人)手持太子玺缓,神情庄重地交给太子,太子再拜三稽首,接受太子玺缓。
  司仪高声喊道:皇太子臣某(太子名字)。
  另一位司仪应声道:可。
  这个步骤就走完了。
  然后册立太子的仪式进入高潮,三公正步升阶,上殿恭贺,齐呼皇帝万岁。皇帝宣布大赦天下,册立太子的仪式结束。
  多么的感动天地!
  如此麻烦的仪式,显然不是随随便便说搞就搞的。宋钦道的问题问得很明白:都到这一步了,不举行册封太子的仪式,难道是要等着过年?chaptererror();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